作者 | 东台股市如何配资炒股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医疗迎来本土化进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01
西门子医疗国产化程度升级
与复星诊断达成战略合作
6月30日,西门子医疗首款国产高端实验室诊断设备——Atellica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正式投产,这也是西门子医疗亚太首个实验室诊断仪器产线。
该款国产产品今年4月获批NMPA,此次投产标志着西门子医疗实现了大型影像诊断设备、临床介入治疗设备以及实验室诊断设备的全线国产。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军表示,西门子医疗将基于本地研发和供应链优势,结合中国客户的实际需求,逐步实现从系统到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以全价值链本土化推动中国医疗产业升级。
同日,复星诊断与西门子医疗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推出首个联合新品——国产生化试剂解决方案。
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开展研发合作,西门子医疗可针对本土客户需求,快速高效地实现生化试剂国产化,提升响应速度和服务能力。
据悉,西门子医疗携手复星诊断共同研发打造了多款国产生化试剂解决方案。其中,聚焦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糖代谢等领域的产品,已获得16个试剂及其对应校准品的注册证,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近年来,西门子医疗不断深化本土战略布局,各类投资动作展现了其坚定深耕中国医疗市场、推进本土化进程的决心。
2023年,总投资近30亿元的西门子医疗上海诊断试剂基地正式投产,成为其诊断业务在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新基地对于西门子医疗诊断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响应能力、服务能力将有较大促进作用。
目前,西门子医疗体外诊断已实现从检测仪器到配套试剂的全链条国产化落地。
此外,2024年,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奠基。新基地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预计最迟2027年底投产。
根据规划,新基地将承担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功能,包括西门子医疗全球最新发布的DryCool创新超导磁体。新基地落成后,西门子医疗在高端医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本土研发生产方面将再进一大步。
02
外资本土强强联合
跨国械企加速“中国造”
近年来,跨国器械巨头纷纷加码本地化布局。通过新建、扩建生产基地,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端进口医疗设备和器械实现国产化,同时加强本地化研发。
今年3月,GE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暨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项目在无锡正式奠基,项目建成后,无锡基地将引入新产品、新产线,升级绿色供应链生态,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创新,并进一步提升国产研发能力。
去年,波士顿科学中国区首个生产制造基地在上海临港开业。作为全球头部医疗器械企业,波士顿科学在规划供应链及生产制造时的全球选址较为审慎,目前仅在少数国家设有生产基地。新基地是其长期扎根中国、融入中国本土医疗产业链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打造更敏捷、更具韧性的供应链,更及时、更快速、更稳定地响应本土医患的需求。
美敦力去年也签约了新的外科手术一体化基地项目,将在常州打造集研发、生产、培训、临床合作于一体化的基地。近年来,美敦力在上海、成都、常州等地进行了多项投资部署,加码本土化布局。
在推进本地化的过程中,跨国巨头也加强了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产品创新研发、生产及服务。
本月,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强联智创、沛心科技等国内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在AI介入治疗生态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目前,飞利浦在中国不断深化、扩大“本土化”,实现全线产品国产化,同时也关注中国本土创新生态建设。
GE医疗通过连续三年在北京、无锡、上海落地的三大创中心,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其中规模最大的上海创中心,已汇聚10家创新企业入驻孵化。GE医疗依托“创中心”生态,已与逾50家企业伙伴、逾10家学术机构,以及逾50家医院开展合作,仅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引入90款数字化产品和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并投入临床使用,服务近700家医院。
此外,GE医疗此前还与国药器械成立了医疗设备合资公司,计划为中国的基层医疗和广阔市场提供包括CT和超声等在内的普惠型医疗设备,并根据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变化拓展其产品范围。
自上个世纪以来,跨国器械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医疗市场,在中国市场开展商业活动,提供先进的产品和服务,也见证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医疗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在政策扶持下,国产医疗器械也取得了迅猛发展,许多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都已占据上风。
跨国企业的中国战略也在随之调整,对比以往,更加关注国内客户的实际需求,本土创新、本土生产成为众多跨国械企的变革方向。此外,越来越多的全球创新产品得以快速引进中国。
跨国械企正在逐步实现与中国医疗市场的深度本土融合。
内容沟通:秦酒(nrzx0321)
贝格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